新质生产力下的医改浪潮中,智慧物流如何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8   来源:网络   阅读:1470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光谷同济儿童医院,一张隐匿的“网”正悄悄地铺陈。以药房和检验科为起点,借助轨道物流和气动物流,药品和检验样本得以精准高效送至各个病区。

由此带来的改变是颠覆式的——从VIP病区到检验科和中心药房,步行距离超过600米。如果靠人工搬运,往返一趟至少要40分钟。而轨道物流仅需9分14秒,气动物流更快,不到2分钟,而且均可24小时待命。

图片1.png

光谷同济儿童医院住院病区护理单元的轨道物流与气动物流双站点图

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次范式革命。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还深刻地影响乃至重塑着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体验。更值得玩味的是,发挥新质生产力下的医改浪潮中,智慧物流作为统一人货场的介质,具备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本身也早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印证,体现着管理者的深谋远虑。

01 昨天:

智慧物流发展与中国医改一脉相承

医院智慧物流的演进历程,是一部由国际趋势演变为国内自主创新的发展史。

“物流传输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应用多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力资源成本不高等,我国起步较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医台总编辑李宝山介绍。

医用物流传输系统大致分为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轨道物流传输系统、箱式物流传输系统、物流机器人等。其中气动物流和轨道物流是最早由国际引入的产品。

最初仅限于简单的任务,如纸质资料和标本的传输等。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后,现代化医院建设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轨道物流、箱式物流这两种中型运输方式逐渐普及,并诞生了更多细分种类,如物流机器人、垃圾污被服及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等。

“院内大、中、小型医疗洁净物资传输,局部库存仓储,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各种物流方式的‘组合拳’已经能够满足医院95%的需求。”李宝山介绍。

物流传输技术最早由工业界迁移至医疗界时,在服务能力和场景落地上面临挑战。契机在2010年前后显现——一些内资企业凭借对本土医疗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洞察到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曼彻彼斯董事长朱军科是这一“变革潮”的亲历者之一。2011年,他敏锐地关注到中国医疗规模扩张的潜力以及人力成本逐步趋高的趋势,随即联合科研高校组建技术团队,对多家医院的物资需求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评估。

如今看来,这是一项颇为正确的决定。团队研究发现市面上现存已久的气动物流、以及进口的10KG载重窄箱体轨道物流,完全无法适应中国国情下的大型医院运输需求,中国医院需要载重量更大、体积更大的轨道物流系统,更需要中文界面、易操作、高稳定性的信息系统。

这一前瞻性的洞察在2年后开出了成果之花。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原云南昆钢医院)应用了曼彻彼斯首创的30KG宽箱体中型轨道物流传输系统,37个站点、57辆运载车,月均发车14000余次。从落地至今,仍不需要雇佣护工负责医疗物资的运输,目前随着二期建筑体的扩建,智慧物流也陪伴了医院的发展和规模扩大。

作为首个落地医院轨道物流项目的国产品牌,曼彻彼斯在国际品牌占据主导的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在“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下,朱军科坚持紧贴医院应用场景、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投入科研资源,充分关注用户体验。不仅重新定义了轨道物流,在轨道物流传输技术迭代了上百项技术专利,还独创了无铜轨、混动双驱、多级挡压板等创新应用设计,获得了极高的行业口碑。

02 今天:

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刚需与必然选择

一所1500张床位的医院,每天医用物资传输量高达12吨,需要超1200公里的物资传输行程、2000多次人工搬运,且依赖40-60位物流工作人员。医院物资种类繁多、规格各异,配送的要求也不一致,相比起新院区提前规划未来充足的空间资源,一般老院区当下就承担着较大医疗压力,面对“门诊量大,建筑满负荷,人工程度高等难题”,老院区往往更急需摆脱人物混流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在2021年加装改造了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彼时,医院已经完成了新院区搬迁,床位由原来的300张扩展到600张,物流运输的挑战接踵而来。

医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健介绍,医院建设了独立的静配中心,但最初依赖传统的人工运输模式下,至少需要2-3名全职员工来负责静配大输液的运输工作,限制了运输效率,并存在诸多不便。例如,一些患者可能要等到中午才能等到输液药物,且人工搬运存在将药品送错的风险,亦难以溯源。这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也对患者的整体就诊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智慧物流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50辆智能轨道物流运载车,连接静配中心、住院药房、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急诊科及所有病区,全天候24小时保障院内医疗物资的高效安全传输。回归医疗本质,单种物流也能满足强医疗属性的物资传输,例如标本、药品、大输液、小型器械、一次性耗材、办公资料等全院90%的物资。

“特别是在2024年初儿童肺炎高峰的严峻考验下,医院轨道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月均车运行总次数近2万次,单次车运行平均耗时6-7分钟,且从未出错及发生院感等不良事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王健介绍。

保定儿童医院的成功应用不是个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副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秘书长、国家卫健委部门预算评审专家赵奇侠介绍,2022 年我国出生人口跌破 1000 万,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 1% 。“老龄化背景下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从这个角度看,选择智慧物流是运营集约化的决策。”

赵奇侠从事医院建设工作 20 余年, 十分了解医院建设的需求及背后的经济账。他曾创新性地在行业提出综合医院工程“ 1 万元/每平米综合建造成本”,即在京津冀、北上广地区医院物流传输系统投资概算单独列项统一造价标准,并作为医院建筑的专项工程进行分包实施,如此才能规范医院合理投资、保证医疗建设的质量。

在医用物流领域,他同样坚持以量化的经济指标规范行业,并重新审视智慧物流的价值。“智慧物流的本质是用机器取代人力的工作,带来的好处是成本的优化和操作的规范化,这也是技术、经济发展背景下与时俱进的理念,是院长的必然选择。”

尽管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的重要性不断被业界所认识,其在医院的实际应用却未达预期。李宝山指出,目前采用自动化物流传输的现代化医院比例不足20%,在现存11764家公立医院,叠加数千家在建项目中,仅有2000至3000家部署了此类系统。

这种渗透率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溯源。

赵奇侠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成熟度(成本降低、运行可靠、操作便捷)以及国情紧密相关。在微观上,这与医院的发展阶段、管理者对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的加装和改造难度有关。

李宝山预测,伴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深入推进,加之医院新建、存量市场改造需求,智慧物流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03 明天:

全场景、复合型,共建行业标准与生态

当汽车出现时,马车是拒绝的。当电灯出现时,煤油灯是拒绝的。历史一再证明,人们往往容易高估新技术短期内带来的冲击,却低估了其长远影响。20多年前,当气动物流和轨道物流技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亦很少有人预见到,仅仅是运输方式的变革,竟能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中国制造崛起,如曼彻彼斯一样的本土企业成为了产业创新的原动力。

2024年4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起草的《儿童友好医院环境建设标准》正式获批并发布。在申请儿童友好医院的过程中,轨道物流作为一大亮点,被列入专项汇报中。

王健介绍,针对儿童医院的特殊需求,院内的轨道物流进行了定制化的改造:行驶在院内的运载车加装了音乐播放功能,车身上还贴上了卡通车衣,患儿时常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轨道车,这样的友好互动成为了院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医院对于孩子们而言,不再只是治疗的场所,更多了一份乐趣。

图片2.png

这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用户维度”研发案例——基于用户的场景与需求,提供精细化解决方案。

曼彻彼斯朱军科分享,不同类型的医院,管理模式和需求不一样,建筑结构和医疗工艺不一样,智慧物流的方案也要量体裁衣。“需要专业团队提供全流程服务,从医院做总规和可研开始,理解医院战略和规划,理解建筑医疗工艺,制定更适合医院长期发展的智慧物流方案。”最终,车库位置的设计、主干道转轨器的日运行峰值、预算内站点和车辆的最佳配比、站点设置是否是医护人员行走最优路径等,都会在方案中被反复论证和考量。

建好面向现代化的物流传输系统,对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过去的研发思路是‘痛点研发’,即基于医院现行业务,哪里不好改哪里。而在当下,要基于用户的目标做研发,也就是说研发产品应当高于用户认知,当医院采用了某个系统方案后,痛点就不存在了,甚至带来新的‘惊喜’。”李宝山进一步解释,未来的物流服务商不能仅提供单点产品,更应该关注系统性,走复合型道路,否则不足以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 

“期待行业出现一些‘基于某项技术为核心,其他技术为补充的解决方案型企业’。”李宝山表示在这一维度上,企业要充分跨场景、跨领域、跨体系,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医院的数字化系统对接,产生高于现有认知的真正意义的创新与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无论是业内企业还是行业专家都诚意满满。

朱军科介绍,随着中国医院在多场景多物资的需求发展,曼彻彼斯已经布局规划全场景医用物流解决方案,覆盖多形式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物流机器人、箱式物流传输系统、垃圾污被服收集处理系统、手供立体仓储系统、单管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等产品线,进一步提升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和智能系统的技术实力。

赵奇侠透露,他正在牵头筹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慧后勤与洁净装备技术分会,进一步通过推动医院物流行业产品申请医疗器械备案制、解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提出的穿越防火区的共性问题,推动医用智慧物流的良性发展。可喜的是,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牵头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以来,行业招标中的技术标准趋于规范,以北京地区为例,新建院区均把医用物流系统投资概算单独列项核定,并成为医疗建筑中专项工程之一进行实施。

毫无疑问的是,智慧物流正逐步成为医院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全场景、复合型的解决方案,以及行业标准的共建和生态系统的培育,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物流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深远的变革,开启医疗服务的新篇章。